金沙茶产业带动农户实现身份“三变”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金沙茶产业带动农户实现身份“三变”

暮春时节,阳光和煦,茶香沁脾。站在金沙县木孔、岚头等乡镇的山头上远眺,只见翠绿的茶山绵延铺展,数千名老百姓,头戴遮阳帽,腰挎绿竹篓,沉浸在春茶采摘的忙碌中。

“大家一定要记住技术要领,采茶千万不能用指甲掐。”在岚头镇高果村的茶园里,管理人员刘朝玉正在指导乡亲们采茶。这是他的妻子承包管护的900余亩茶园,这段时间每天采茶青600斤以上。

“这些土地,以前就种苞谷,一年苦到头,种不出几颗粮食。”刘朝玉指着眼前绿油油的茶山说,他年轻时在外务工,年纪大了回来种地,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现在他成了管理人员,他的妻子变成了承包经营户,收入翻了好几番。

刘朝玉正在查看准备交付到茶厂的茶青(通讯员 何志刚 摄)

刘朝玉说,从2016年至今的六年时间,他经历了从种地农民到产业工人,再到承包经营户的身份转变,收入节节攀高,这些变化得益于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茶产业。

十年前,浙江企业家李国千来到贵州,走进金沙,被这里高海拔、低纬度、多云雾的自然生态环境深深吸引,“这块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地一定能种出好茶。”于是,李国千成立了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,谋划发展茶产业。

在前期试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,2016年,金沙贡茶公司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。种茶,就要流转农民的土地。对于千百年来靠从土地里刨食为生的农民来说,一时没法接受。刘朝玉扳起指头算账:一亩土地流转费300元,10亩土地才3000元,不够一家人开销啊。

茶叶加工厂负责人产查看茶青品质(通讯员 何志刚 摄)

“土地种上了茶叶,从锄草、施肥、修剪到采摘,一年到头都需要工人。你们就不用种地了,在茶园务工,直接成了产业工人,收入肯定比你种地强。”李国千的话让农民吃了定心丸。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金沙贡茶公司累计投入6亿多元,在全县8个乡镇43个村建起了8.2万亩标准化欧标生态茶园。14182户群众和刘朝玉一样,把土地流转给了贡茶公司,从种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。流转土地的第一年,刘朝玉家的收入便有了很大提升:土地流转费3000多元。种植、锄草、施肥、修剪,道道活路需要人手。他和老伴在茶叶基地务工,每人平均100元一天,一年下来,老两口子的工资收入超过了5万元,比种地强。

“乡村振兴,产业振兴是关键。产业要振兴,就要探索创新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,让群众充分参与进来。”李国千创造性地提出了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承包经营户+产业农民”的发展模式,将成型的茶园反包倒租给农户,在每个村打造5至10户承包经营户,每个经营户的管护面积200亩至500亩,采取“管护费+采摘提成”的方式确保群众收益。“茶园管得好,茶青采摘就多,收益就会更高。”李国千说。

“在加工基地务工,不懂的有人指导,但承包茶园管护,自己就得懂技术,可自己不懂技术啊!”乡亲们和刘朝玉一样,为不懂技术而苦恼。李国千知道村民们的担忧,于是投资建起了技术培训学校,让乡亲们定期不定期到学校接受技术培训。

随着对茶园管护技术的深入学习了解,刘朝玉心中有了底气,大着胆子在《承包管护经营协议》上签了字,按下了手印,成为了第一批茶园承包经营户,负责管护900多亩茶园。“收入采取‘管护费+采摘提成’的方式。茶园还没开采的年份,管护费每亩300元/年。茶园开采后,茶园管护费逐年递减,但茶青采摘提成逐年递增,向茶青采摘要收益。”李国千说最终要逐渐过渡到经营户自己经营管护,公司只负责收茶青加工。

群众正在采茶(通讯员 何志刚 摄)

成为茶园承包经营户的第一年,刘朝玉领到了28万元管护费,除去人工工资和各种成本,净赚10来万。刘朝玉说,收入又比单纯务工高了一大截。如今,已经有376户群众和刘朝玉一样,和公司签订了协议,成为了茶园承包经营户。

由于刘朝玉在茶园管护方面的出色表现,公司将刘朝玉提升为岚头镇片区管理人员,负责管理岚头镇1.3万亩茶园,月工资4200元。900余亩茶园承包经营管护的任务,落到了妻子头上。

“今年,茶园管护费下调到了每亩260元,采摘提成从8%提升到10%。这几天每天采茶青600斤以上,14元一斤,就是8000多元,提成800多元,除去各项开支,500元揣进腰包是妥妥的。全年,我的工资,加上老婆管护茶园的管护费加采摘提成,收入将近20万元。”刘朝玉伸出两个手指头,脸上笑容灿烂。

“每年,公司开出去的土地流转费2400余万元,务工费2000余万元,茶园管护费加茶青提成2500余万元。”李国千说,“我们的最终目标,是要实现群众自己投资、自己经营、自己管护,让承包经营户变成茶园农场主。”

群众正在采茶(通讯员 何志刚 摄)

为了解决群众的投资难题,公司和省农业发展银行正在磋商,积极争取普惠金融支持,由公司出面担保,承包经营户自己贷款,用于投入茶园管护经营。

在李国千的产业发展规划里,突出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,打造标准化的“欧标茶+生活茶”系列产品,尤其注重生活茶的研产销,争取茶叶下树率达90%以上,全年采摘加工周期7个月以上。同时,按照建链、补链、强链、延链的发展思路,计划修建31座茶叶加工厂,目前已建成投产10座,并逐步整合内外部资源,致力于打造集种植、研发、生产、营销、装备制造、有机肥加工、产业培训、茶光互补、文化旅游、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。村民除了在茶园务工,经营管护茶园,还可能成为工厂工人,农家乐老板,文化旅游产业从业者……

“万企兴万村,我们勇争先。”李国千说,就如同他给公司产品起的名称一样:初心、舒心、静心、随心,初心如一,随心而动,尽心尽力,全力助推乡村振兴。有了产业带动,刘朝玉们的身份在不断变化,收入节节攀高,日子蒸蒸日上,生活越过越好。

来源: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 谢朝政 夏民,
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